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浔海施氏龙源村支派(炳公--恢斋公​支系)致广东施氏宗亲的一封信
2020-02-28 06:41:23 2908
  • 收藏
  • 管理

    原版:浔海施氏龙源村支派(炳公--恢斋公支系)致广东施氏宗亲的一封信

    广东施氏宗亲:

    您们好!

    我等系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龙园村(龙源村)施姓家族,本家族二房有一支东源公的裔孙外出广东,祖上代代相传这一说法,上一辈总叮嘱后辈要设法找到这一分支族亲,为此致信于你们,请予协助。在此先就我龙园(龙源)施氏谱系作一简述。

    我浔海施氏均以宋评事官炳公为一世,龙园(龙源)村开基祖恢斋公(公元1373一一公元1415即明洪武癸丑年生,永乐乙未年卒)为七世。由衙口分支而来,俗称三房三。十世文礼公为龙园二房始祖,十二世良柱公字思栋号东源(生  年三月十九日,卒  年八月十四日)为本祧始祖。十三世黎仰公字乾亨号辉寰(生明隆庆五年辛末三月三十日,卒明崇祯十六年癸末五月廿三日)。十四世国宸公字其枢(黎仰公长子 生明万历壬辰年十一月初一日,卒明万历  年九月廿五日)、国宪公字其典(黎仰公次子 生   癸卯十一月廿九日,卒清顺治庚寅年七月廿一日 谱记载墓葬揭洋)、国密公号其奏(黎仰公三子 生明万历三十三年乙己十二月初八日,卒清顺治五年戊子三月二十日 时年四十四岁 墓葬广东)、国宠公号其赠(黎仰公四子 生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十二月廿九日,卒清康熙元年壬寅三月初三日)。其中谱载国宪公墓葬揭洋、国密公葬广东。十五世有发登公(国宠公之子,外出。其谱系至此为止),联登公(国宪公之长子,谱记载墓葬广东惠来县),胤登公(国密公之子)等。胤登传下十六世肇祖公字宗侯号朴斋(生清康熙甲寅年十一月初十日,卒清乾隆戊辰年七月廿五日)系曾自独资修建当时祠堂的水流外),肇载号毅斋(死后葬于距本村6-7里路的外村,建相当大的陵墓,足见其家境富裕)二子。十四至十六世这几位祖先均有可能外出广东谋生。本祧还有一世代流传的全祧人参与的广东妈(疑是朴斋公庶妣黄氏)的忌日纪念。另传说我份头的琼仔埕(一个周边种植乌桕树的晒谷场)和砖仔井(该井底下的小井是用砖砌成)这两处是广东堂亲来认亲的佐证。若是要寻找祖居地有“琼仔埕。砖仔井”的,即我堂亲。

    族谱所载内容由以下叙述可知其真实性。根据历史学家考证,闽广施姓族人之浔海派均尊宋代评事官炳公为始祖,于南宋孝宗元年(公元1163年)由河南入闽,先居福清高楼,后又分支入晋江浔海(晋江衙口)定居。晋江浔海族谱修撰始于明嘉靖10年(1542年)十世简齐公,完成的族谱因倭寇作乱,晋江螯城(永宁)沦陷,稿本被大火烧煨尽。幸好旅居广东潮阳的侄子日馨带去的一份仍存,以后即按此再修至万历元年(1573)修完,之后又是明末清初的动乱,幸有遵元公致力于藏谱。至清康熙22年(1684年)施琅将军重再组织修谱,直至康熙54年(1716年)才完成〈〈浔海施氏族谱〉〉。

    由此可见

    1闽广施氏族人【福建晋江浔海与广东潮阳】系明嘉靖年间同宗分支繁衍之后裔。

    2龙园二房份东源公派下之国密、发登、朴斋等均与广东有不解之缘。其生活年代为明末清初。均有可能携家眷往广东谋生。如此广东的施姓就有一大一小两支,大支是日馨后裔,小支是龙园东源公的后裔,此支至只传十来代人数不会太多。当然还可能有其他支派。

    在太平盛世的今日,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因而有较多财力精力去登枝求本,追流溯源,寻找传说中外出的堂亲已是我等不容推卸之责任。广东此支堂亲如何寻找其祖居地,此中有几多困难因素,首先外出谋生之祖先。其次龙园建村以来村名变动不少,已有证据的村名有浔海(祖先墓碑),湖坪乡(旧契约),龙源,龙园等名。先人传下的可能会是泉州人,晋江人,晋江浔海人等。这样我堂亲与日馨此大支施氏宗亲的祖居地就无法区分了。唯有这“琼仔埕,砖仔井”,这独特的古老传说才是东源公后裔寻祖的特征地。这井底小井一般木桩或石板砌就,独此井砖头砌就,就否有意?施氏支派中若有此传说的,必是东源公裔孙无疑。

    为此请族人共同寻找,特发此信盼能找到堂亲,借以同赞祖上无限功德,使数百年后同宗堂亲得以相会,圆此”琼仔埕,砖仔井“之美梦,那是宗族盛事一桩。



                        福建晋江市龙湖镇龙园村

                               东源公裔孙  敬启






    修正版:浔海施氏龙源村支派(炳公--恢斋公支系)致广东施氏宗亲的一封信

    施氏宗亲:

    您们好!

    我等系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龙园村(龙源村)施姓家族,本家族二房有一支东源公的裔孙外出广东,祖上代代相传这一说法,上一辈总叮嘱后辈要设法找到这一分支族亲,为此致信于你们,请予协助。在此先就我龙园(龙源)施氏谱系作一简述。

    我浔海施氏均以宋评事官炳公为一世,龙园(龙源)村开基祖恢斋公(公元1373一一公元1415即明洪武癸丑年生,永乐乙未年卒)为七世。由衙口(南浔)分支而来,俗称三房三。十世文礼公为龙园二房始祖,十二世良柱公字思栋号东源(生  年三月十九日,卒  年八月十四日)为本祧始祖。十三世黎仰公字乾亨号辉寰(生明隆庆五年辛末三月三十日,卒明崇祯十六年癸末五月廿三日)。十四世国宸公字其枢(黎仰公长子 生明万历壬辰年十一月初一日,卒明万历  年九月廿五日)、国宪公字其典(黎仰公次子 生   癸卯十一月廿九日,卒清顺治庚寅年七月廿一日 谱记载墓葬揭洋)、国密公号其奏(黎仰公三子 生明万历三十三年乙己十二月初八日,卒清顺治五年戊子三月二十日 时年四十四岁 墓葬广东)、国宠公号其赠(黎仰公四子 生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十二月廿九日,卒清康熙元年壬寅三月初三日)。其中谱载国宪公墓葬揭洋、国密公葬广东。十五世有发登公(国宠公之子,外出。其谱系至此为止),联登公(国宪公之长子,谱记载墓葬广东惠来县),胤登公(国密公之子)等。胤登公传下十六世肇载公号毅斋(死后葬于距本村6-7里路的外村,建相当大的陵墓,足见其家境富裕)、肇祖公字宗侯号朴斋(生清康熙甲寅年十一月初十日,卒清乾隆戊辰年七月廿五日)系曾自独资修建当时祠堂的水流外)二子。十四至十六世这几位祖先均有可能外出广东谋生。本祧还有一世代流传的全祧人参与的广东妈(疑是朴斋公庶妣黄氏)的忌日纪念。另传说我份头的琼仔埕(一个周边种植乌桕树的晒谷场)和砖仔井(该井底下的小井是用砖砌成)这两处是广东堂亲来认亲的佐证。若是要寻找祖居地有“琼仔埕。砖仔井”的,即我堂亲。

    族谱所载内容由以下叙述可知其真实性。根据历史学家考证,闽广施姓族人之浔海派均尊宋代评事官炳公为始祖,于南宋孝宗元年(公元1163年)由河南入闽,先居福清高楼,后又分支入晋江浔海(晋江衙口)定居。晋江浔海族谱修撰始于明嘉靖10年(1542年)十世简齐公,完成的族谱因倭寇作乱,晋江螯城(永宁)沦陷,稿本被大火烧煨尽。幸好旅居广东潮阳的侄子日馨带去的一份仍存,以后即按此再修至万历元年(1573)修完,之后又是明末清初的动乱,幸有遵元公致力于藏谱。至清康熙22年(1684年)施琅将军重再组织修谱,直至康熙54年(1716年)才完成〈〈浔海施氏族谱〉〉。

    由此可见

    1闽广施氏族人【福建晋江浔海与广东潮阳】系明嘉靖年间同宗分支繁衍之后裔。

    2龙园(龙源)二房份东源公派下之国密、发登、朴斋等均与广东有不解之缘。其生活年代为明末清初。均有可能携家眷往广东谋生。如此广东的施姓就有一大一小两支,大支是日馨后裔,小支是龙园(龙源)东源公的后裔,此支至只传十来代人数不会太多。当然还可能有其他支派。

    在太平盛世的今日,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因而有较多财力精力去登枝求本,追流溯源,寻找传说中外出的堂亲已是我等不容推卸之责任。广东此支堂亲如何寻找其祖居地,此中有几多困难因素,首先外出谋生之祖先。其次龙园(龙源)建村以来村名变动不少,已有证据的村名有浔海(祖先墓碑)、湖坪乡(旧契约)、龙源、龙园等名。先人传下的可能会是泉州人,晋江人,晋江浔海人等。这样我堂亲与日馨此大支施氏宗亲的祖居地就无法区分了。唯有这“琼仔埕,砖仔井”,这独特的古老传说才是东源公后裔寻祖的特征地。这井底小井一般木桩或石板砌就,独此井砖头砌就,就否有意?施氏支派中若有此传说的,必是东源公裔孙无疑。

    为此请族人共同寻找,特发此信盼能找到堂亲,借以同赞祖上无限功德,使数百年后同宗堂亲得以相会,圆此”琼仔埕,砖仔井“之美梦,那是宗族盛事一桩。

                                    福建晋江市龙湖镇龙园村

                东源公裔孙  敬启





    更新记录:

    2019.01.07施能东(账号:368973862)发布“原版”在老版网站

    2020.02.28施纯昭提供“修改版”在新版网站

    2022.05.06施氏族谱网进行了标注更新。






    上一页:施氏族谱网2020-2021年度贡献者奖品发放名单(不断更新和确认中) 下一页:家谱/族谱/谱牒资料的网络分享与获取渠道(犹他州族谱网站/上海图书馆/中华寻根网/孔夫子旧书网等)..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