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塔下施氏族谱原序
自余承乏万邑时和年丰城郭外内户口殷繁人文日盛诸巨族各以家谱为亟绅衿名士向予请序者屡矣余自忖琼宴后久疏笔砚兹又簿书鞅掌案牍劳形往往谢不敏焉日者施生讳于廷投刺来谒言增修家谱请余序之以弁其首余见其仪度闲雅辞气雍容因询厥祖所自来应之曰大唐时原家浙省严州府分水地方有伯祖肩吾酷慕神仙远隐于今江西瑞郡天宝峒生族始祖元化是其弟也不忍离其兄沿途觅至天宝居无几伯祖肩吾受丹于许旌阳而上升矣其时雁行分影进退维谷因流寓于万见其山水净秀风俗醕厐遂卜筑于城东建城坊以居焉即今之九仙观也余聆其言心窃隐然动曰此非吾宗也欤哉其拒之也其辞之也爰告以修谱之实曰谱所以信今而传后也不必远引帝王之华胄侈谈神明之苗裔如余施氏始于鲁惠公之子施伯一本所分后若星罗于天碁布于局涣焉不可纪极春秋时贤声着于孔圣之门汉室间令誉昭于石渠之阁垂及唐宋元明硕彦名儒奇勋伟绩炳于青简者伙矣至欲穷其为之前者何人为之后者又何人则绵绵亘亘纷纷藉藉乌能究诘此狄青所以不欲附于梁公也矧尔族基于大唐今余载可谓故家矣岂乏人文显迹节义忠孝载诸旧帙遗文墓铭碑碣者一一搜求而表彰之亦可光家乘以示后昆况昭穆序而亲疏着长幼分而尊卑辩论祠蒸尝收族敬宗教以礼乐课以诗书衣冠甲第之盛增辉于家谱正有待于异日未可量也予虽宗人未知其分难求其合不得附于同派中姑述其意以当一序云清雍正二年甲辰仲春月赐进士出身文林郎万载县知县古吴宗弟昭庭撰
注:原序中“肩吾受丹于许旌阳而上升矣”不实。因:许旌阳(239—374),肩吾公(780—861),故许天师逝世406年肩吾公才出生。 ————施榮鑫
江西省图书馆程研究员的断句文
万载塔下施氏族谱原序
自余承乏万邑,时和年丰,城郭外内,户口殷繁,人文日盛,诸巨族各以家谱为亟,绅衿名士向予请序者屡矣。余自忖琼宴后久疏笔砚,兹又簿书鞅掌,案牍劳形,往往谢不敏焉。日者施生讳于廷,投刺来谒,言增修家谱,请余序之,以弁其首。余见其仪度闲雅,辞气雍容,因询厥祖所自来,应之曰:“大唐时原家浙省严州府分水地方,有伯祖肩吾酷慕神仙,远隐于今江西瑞郡天宝峒,生族始祖元化是其弟也,不忍离其兄,沿途觅至天宝,居无几,伯祖肩吾受丹于许旌阳而上升矣。其时雁行分影,进退维谷,因流寓于万,见其山水净秀,风俗醕厐,遂卜筑于城东建城坊以居焉,即今之九仙观也。”余聆其言,心窃隐然动曰:“此非吾宗也欤哉?”其拒之也?其辞之也?爰告以修谱之实曰:谱所以信今而传后也,不必远引帝王之华胄,侈谈神明之苗裔,如余施氏始于鲁惠公之子施伯,一本所分,后若星罗于天,碁布于局,涣焉不可纪极。春秋时,贤声着于孔圣之门;汉室间,令誉昭于石渠之阁。垂及唐、宋、元、明,硕彦名儒、奇勋伟绩炳于青简者伙矣。至欲穷其为之前者何人,为之后者又何人,则绵绵亘亘,纷纷藉藉,乌能究诘?此狄青所以不欲附于梁公也。矧尔族基于大唐,今余载可谓故家矣,岂乏人文显迹、节义忠孝载诸旧帙遗文墓铭碑碣者,一一搜求而表彰之,亦可光家乘以示后昆。况昭穆序而亲疏着,长幼分而尊卑辩,论(禴)祠蒸尝,收族敬宗,教以礼乐,课以诗书,衣冠甲第之盛,增辉于家谱,正有待于异日,未可量也。予虽宗人,未知其分,难求其合,不得附于同派中,姑述其意以当一序云。清雍正二年甲辰仲春月,赐进士出身文林郎万载县知县古吴宗弟昭庭撰。
武汉大学任为博士的断句文
万载塔下施氏族谱原序
自余承乏万邑,时和年丰。城郭外内,户口殷繁,人文日盛。诸巨族各以家谱为亟,绅衿名士向予请序者屡矣。余自忖琼宴后久疏笔砚,兹又簿书鞅掌,案牍劳形。往往谢不敏焉。日者施生讳于廷,投刺来谒,言增修家谱请余序之,以弁其首。余见其仪度闲雅,辞气雍容,因询厥祖所自来。应之曰:“大唐时原家浙省严州府分水地方,有伯祖肩吾,酷慕神仙,远隐于今江西瑞郡天宝峒。生族始祖元化是其弟也,不忍离其兄,沿途觅至天宝。居无几,伯祖肩吾受丹于许旌阳而上升矣。其时雁行分影,进退维谷,因流寓于万。见其山水净秀,风俗醕厐,遂卜筑于城东‘建城坊’以居焉。即今之九仙观也。”余聆其言心窃,隐然动曰:“此非吾宗也欤哉!其拒之也?其辞之也?”爰告以修谱之实曰:“谱所以信今而传后也。不必远引帝王之华胄,侈谈神明之苗裔。如余施氏始于鲁惠公之子施伯一本所分。后若星罗于天,碁布于局,涣焉不可纪极。春秋时,贤声着于孔圣之门;汉室间,令誉昭于石渠之阁。垂及唐宋元明,硕彦名儒,奇勋伟绩炳于青简者伙矣。至欲穷其为之前者何人,为之后者又何人,则绵绵亘亘,纷纷藉藉,乌能究诘?此狄青所以不欲附于梁公也。矧尔族基于大唐,今余载可谓故家矣。岂乏人文显迹、节义忠孝载诸旧帙、遗文、墓铭碑碣者?一一搜求而表彰之,亦可光家乘以示后昆。况昭穆序而亲疏着,长幼分而尊卑辩。论祠蒸尝,收族敬宗,教以礼乐,课以诗书。衣冠甲第之盛,增辉于家谱,正有待于异日,未可量也。予虽宗人,未知其分,难求其合。不得附于同派中。姑述其意以当一序云。
清雍正二年甲辰仲春月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万载县知县古吴宗弟昭庭撰
程研究员的白话译文
从我来万载任职,时世祥和,五谷丰登,城中城外,人口繁多,教化越来越好,各个大族都把修家谱当做重要的事情,很多乡绅名人都请我写序。我考虑到自己中进士之后很少写东西,现在又公务繁重,往往推辞。有一天,一位叫施于廷的年轻人找我,说增修家谱,请我写序,放在家谱的前面。我看他气度不凡,问他祖先的来历,他回答说:“唐代时,我们家族居住在浙省严州府分水,伯祖肩吾喜欢求仙,隐居在今天的江西瑞郡天宝峒,我家族始祖元化是肩吾的弟弟,不忍离开哥哥,一路找到了天宝峒,住的时间不长,肩吾服用仙丹,羽化登仙。这时候元化不知道要去哪里,来到了万载,看这里山水很好,民风淳朴,就在城东建城坊定居,就是今天的九仙观。”我听了他的话,心里一动,想:“这不是我这一宗吗?”我是直接拒绝呢,还是婉言谢绝呢?于是告诉他修谱的效果:家谱是为了让今天的人相信,并且传给后人,不必追溯很远之前是帝王或者神仙的后人,比如我们施氏起始于春秋时鲁惠公的儿子施伯,后来分散,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无法纪录。春秋时代,孔子门下有施氏的贤名,汉代,石渠閣也有施氏的好名声。到了唐宋元明,才学优秀的学者、彪炳史册的人太多了。如果要追溯前代是什么人,后代是什么人,非常纷乱,难以追究。这就是宋代狄青不愿意追认唐代狄仁杰为远祖的原因。况且你们家族从唐代开始,今天在万载算是世代之家,哪里会缺少史书、碑铭上记载的各种有名的人呢,把这些人的事迹搜集起来加以表彰,也可以使家谱有光荣,给后人立榜样。况且把辈份长幼分清楚,就可以分出亲疏尊卑,四季祭祀,收拢族人,敬法祖宗,用礼乐诗书教育他们,将来人才辈出,光宗耀祖,不可限量。我虽然是同宗的人,但不知道其中的分合,不能附在你们这一族中,姑且叙述大意,当做一篇序。清代雍正二年二月,赐进士出身文林郎万载县知县古吴宗弟施昭庭撰。
任为博士的白话译文
自我忝任万载知县以来,四时和顺,年谷丰登。城郭内外,人口繁盛,风气教化也日益完备。各大旺族都以修编家谱为急务。豪绅名士屡屡请我为之作序。我自视登科以后很久未动笔墨,现在又忙于职事,为公文案牍所劳累,往往以能力不足而推辞。后生施于廷投帖来拜见我,说增修家谱想请我作序冠于其首。我见他仪态闲雅,言辞雍容大方,便询问其祖先从何而来。答曰:“唐朝时,家在浙江省严州府分水县(今桐庐县分水镇),有伯祖名(施)肩吾,酷爱神仙之道,远离家乡隐居到江西瑞州府(今高安市)天宝峒(今在宜丰县)。生族始祖(施)元化是他的弟弟,因不忍远离兄长,所以一路寻至天宝。没住多久,伯祖肩吾因受许天师丹药而得道升天。当时,生祖元化形单影只,不知进退,流落到万载。因为见其地山清水秀,风俗醇厚,经占卜便在城东建城坊筑屋定居。也就是如今的九仙观。”我听了他的话,心中窃喜,暗自想:“这不是我的宗人吗!难道要拒绝推辞吗?”于是我告知他修谱的真正意义:“谱是能够使今人信服而传之后世的。不需要远追帝王子孙,妄谈神仙后人。像我们施氏,都是同出于鲁惠公之子施伯。一本所分,后代若群星遍布于天空,棋子散落于棋盘。涣散而不可以穷尽。春秋时,贤良的声望闻达于孔子之门;汉朝时,美好的名誉昭著于石渠之阁。到了唐宋元明历朝,博才大儒,建功立业彪炳于青史者更是众多。如果一定要彻底追溯之前是谁,之后又是谁,那绵绵不绝、纷纷扰扰,如何能够穷尽?这就是为什么狄青不攀附于狄仁杰。既然你的宗族肇基于大唐,到如今可以说是很有历史的家族了。难道还缺少记载于古书轶文,石刻碑铭之上有着博雅事迹或忠孝节义之人吗?一一搜求他们,并加以表彰,也可以光耀族谱以垂示后人。何况昭穆之序理顺,亲疏远近就清楚了;长幼分明,尊卑高下就区别开了。排好在祠堂中的位置进行祭祀,以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敬奉祖先,再用诗书礼乐教化他们。如此一来,登科拜官,可以为家谱增光添彩的人,更有待于将来也未可知呀。我虽然与你们是同宗,但不知道其中的分合,不可以附于你们这一派的家谱中。姑且表达这些意思,当做一篇序文吧。”
迁派信息:
本支系分布村庄名字:
1.按行政区划:
万载县施氏人数总共356户,1487人。
1:康乐镇阳乐村塔下30户,135人(施启平、志勇提供)
2:康乐镇福星村凤凰山25户,117人,(含县城田下~施友云提供)
3:马步乡(施晓平提供)
新民村17户,88人。
银田村7户,32人。
后塘村11户,46人。
宝石村4户,25人
4:鹅峰乡(施茂兴、群勇提供)
十字怖村11户,39人。
分宜县城7户,24人(由十字怖分居)
布塘村2户,19人。
5:株潭镇42户,193人(含车陂、岭东、湖南新晃~施海泉、荣欣提供)
6:潭埠镇65户,300人(含长沙、槐溪、安福、芳林、王布~施明芳提供)
7:高城镇106户,360人(施友根、成根、春洪提供)
8:茭湖乡8户,36人(含分居县城~施秋根提供)
9:双桥镇2户,7人。
10:罗城镇2户,7人。
11:三兴镇11户,42人。
12:瑞典国6户,17人。
(茭湖、双桥、罗城、三兴、瑞典~施秋根提供)
2.按迁移历史:
该支系名人: